3月18日下午,在南校区怀德楼三楼会议室,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5年春学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学习会。学习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委书记于建业主持,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
阚加荣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教育管理与爱国主义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为题作工作发言。他表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行动。当我们把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案例融入《电力系统分析》课堂,当学生团队在光伏扶贫项目中看到老乡的笑脸,教育强国的使命便转化为可触摸的温度。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专业报国+实践育人”的电气方案,让爱国奋斗成为新时代工程师的精神底色。
江滔在题为《如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发言中表示,促进高质量就业需打好“组合拳”。我们将深化“产教融合3+1”模式:与企业共建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实训基地,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党员教师带头帮扶困难学生。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基层就业领航工程”,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输送,引导更多学子扎根新能源领域一线,让青春在强国建设中绽放光芒。
张军在题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发言中表示,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是“人心工程”。我们将持续探索“理论深度+传播温度+实践厚度”的融合模式,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主题”与青年成长的“小确幸”同频共振。
吴冬春在题为《高校教师以本职工作践行爱国理念 助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发言中表示,高校教师应立足本职践行爱国理念,以匠心育人守护课堂阵地,以科研创新攀登科技高峰,将爱国情怀融入教学科研全链条。
蒋善超在题为《以爱国为基,促教育就业新篇》的发言中表示,高校教师应将爱国情融入专业教育,通过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志向;以党建引领就业帮扶,优化课程对接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统筹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同频,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促进高质量就业贡献力量,书写教育报国新篇章。
会议指出,学院需立足“思想铸魂、就业赋能、师者担当”三维路径,深化“两个结合”理论融入育人全链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将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学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电气力量。

初审:王怀鹏
复审:于晨颖
终审:于建业
一校:凌悦
二校:王怀鹏
三校:于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