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科研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上方图片
学院新闻

智慧农业“新农人”:盐城工学院学子下乡探寻振兴新动能

2025年07月03日 单曼曼 黄定琛 点击:[]

七月的苏北平原,热浪裹挟着蓬勃生机。为深入了解智慧农业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7月1日,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智汇农业,电亮振兴”实践团师生一行10余人深入郭猛镇,在郭猛镇组织委员刘伟,团委负责人刘祯的陪同指导下,前往国胜家庭农场、鹏顺家庭农场及盐城七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调研,探寻智慧农业的真实脉搏,追寻“新农人”的振兴足迹。

田间地头的科技交响

在鹏顺家庭农场,全自动机械化插秧机正在作业。秧盘匀速输送,机械臂精准分秧、插植,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在泥水中挺立。负责人陈琪向大家介绍,“全自动插秧机1小时能完成20亩田,抵30人工作量,农场从插秧、灌溉、施肥、收割、烘干实现了自动机械化,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约了大量劳动力。”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水肥大型无人机、巡田小型无人机及日烘干量达两万吨的烘干机,“这台粮食烘干设备,”负责人指着轰鸣的机器,“不受天气制约,能减少近10%的产后损失。”科技的力量不再抽象,它正实实在在地守护着粮仓。

在国胜家庭农场,缀满枝头的葡萄香气弥漫、青翠欲滴,负责人潘志鹏向大家展示了与物联网结合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该设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和EC值,可设置施肥次数与间隔,实现科学精准滴灌。作为“兴农人”代表,农场负责人潘志鹏发扬退伍军人“肯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坚持“精简面积、做精品质”的发展策略,将简易联动棚改造为双模钢架棚以增强抗灾性,同时借助抖音平台邀请达人探店、网络直播等形式拓宽销路,在智能化与品质化道路上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直播间里的振兴之光

在七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动通风口控制系统、风机水帘自动灌溉装置等自动化设施,为多肉植物养护提供了精准环境调控。从“新农人”向“兴农人”的蜕变,不仅体现在“慧种田”方面,还体现在引入电商运营、农文旅融合等“新农技”方面。据负责人周浩介绍,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能实现日销售额3千至5千,高峰期可达8千至1万的销售业绩,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周浩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坦言“兴趣是创业的源动力”,正是对多肉的热爱让他坚持以科技赋能农产品销售,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兴农力量,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和机会,发挥青年返乡创业的社会效益。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电气学子深入田间地头,以专业视角触摸智慧农业的脉动,在与“新农人”“兴农人”的对话中,见证先进的自动化科技设备为农业生产注入的新动能,也深刻明白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以科技破局、以创新引路”的重要作用。后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在郭猛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在观察乡村中领悟科技价值,在思考振兴路径中践行青年担当。

初审:单曼曼

复审:江滔

终审:于建业

一校:凌悦

二校:单曼曼

三校:江滔

上一条:智慧农业“新农人”:盐城学子下乡探寻... 下一条:电气工程学院召开“十五五”规划学科建...

关闭

底部图片